• 科大首页
  • 部门简介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民族宗教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联工作
  • 下载专区
党委统战部
>>
出彩的你
【永远跟党走】王正祥:身先示范创
新育人理念 潜心科研造就产业中坚
发布时间:
2021-07-05

身先示范创新育人理念 潜心科研造就产业中坚

——记民盟科大委员会主委、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科技大学王正祥教授


在天津科技大学有一位“起早贪黑”的教授,几乎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就可以在办公室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之所以“起早”,是为了减少早高峰带来的时间浪费;之所以贪黑,是因为学生遇到问题当天必须解决,确保科研活动高效连续进行。每天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工科人以解决问题为第一使命”,他就是因育人有方、科研成果丰硕,获批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天津科技大学王正祥教授。

王正祥,天津科技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劳动模范、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

image.png

与时俱进创新教学体系  以生为本践行立德树人

王正祥从教30余年,始终坚持大学教育应该实现立体培养,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培养都应该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和传承。其中本科生的教育是基础,研究生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太多因素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王老师的倡导和组织下,以生物化工方向本科生的培养为例,重构了全新的教学体系。王老师亲自上阵,从入学第一课的导论、到基础课程的知识点重新布局,再到微生物遗传育种和酶工程两门核心课程的课程体系重构。为更好的保证新体系下的教学质量,王老师还专门利用寒假期间难得的休息时间,作为主编组织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湖北大学等高校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完成了《微生物遗传育种》统编教材的更新换代。统稿过程中王老师集成各位参编专家的专长,系统提炼了微生物遗传育种领域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技术,并收集了大量已完成工业化实施的生产菌种选育案例,让同学们可以未出校门已遍览行业精髓,授课效果远超预期。

研究生课程施教过程中,王老师则会在每堂课程中分享自己对人生格局和处事规范的独到见解,并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用心做人做事,方可潜心做学问的人生理念。针对工科学生的科研特点,创立了基于实践中提出问题和技术创新中解决问题的“一横一纵”双维度知识体系拓展授课模式。横向拓展的是最新前沿进展和产业化实施现状,纵向深入的是如何剖析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并结合国家重大技术需求引导同学们提出并设计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同学们后续课题研究的选择和顺利开展提供方向引导和技术支撑。帮助研究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鼓励他们垒石成金,学成后满怀一腔热血,驰骋于经济主战场。

育人先育心练兵先练手  面向行业需求培育革新担当

金秋十月,王正祥老师办公室迎来了一位熟悉的面孔,王老师亲自指导的博士毕业生宋鹏同学,不远千里专程回母校来看望老师。交流中,宋鹏博士反复强调,王老师在他身上实施的博士生先练手后练心的带教方式,让他受益匪浅。从最初的完全未接触分子生物学相关遗传操作,到毕业时可以系统实施目标基因的高效表达与技术应用,正是得益于王老师安排的高强度练手阶段的技能积累和一次次失败与停滞之时王老师的及时疏导。面对就职的制药公司对生物法替代化学法革新生产体系的技术需求,刚刚入职不久的宋鹏博士凭借博士学位攻读期间的积累很快独立完成了关键基因磷选、功能验证与优化表达、生产菌种构建和生物法新工艺建立,并顺利完成中试验收。项目推进后,宋鹏同学没有沉浸在公司奖励的喜悦中,而是第一时间向王老师汇报了自己在企业的成长,并再次向王老师对自己的培养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宋鹏博士在读期间的成长过程,正是王老师长期践行的“博士生练手练心两步法”,“硕士生扶着走,牵着走,放开走三步法”培养方案的一个缩影。近五年,王老师已指导完成硕博士毕业生27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9人(含博士留学生3人),硕士研究生12人。施教过程中,王老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技术攻关设置课题,并引导学生将研发成果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把科研成果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拥有职业医生背景的王正祥老师第一时间取消了全部外出行程安排。并通过网络会议组织团队教研人员及时调整行程安排,做好日常生活防护,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疫情防控,启动了后疫情背景下的带教方式调整,制定了详实的带教方案,第一时间落实到每一个研究生身上,引导他们利用居家间隙,完成课堂理论体系储备的同时,关注疫情防控过程可能涉及到所需知识的相关内容。正是这样的积累,在研究生返校后,第一时间研讨完成了新冠防控形成的病毒携带废弃物就地生物酶法处理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学校随后组织的创新竞赛中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和一致赞许,获得一等奖。也是用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引导学生领悟学以致用,学会用科学和技术为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长线攻坚填补产业技术空白  心系全局助推绿水青山

2019年12月30日,万华化学集团与天津科技大学签订了一份价值千万级的技术许可合同。合同的背后正是王正祥老师历时20余年,在乳酸单体工业生产菌株选育过程中的长期积淀。早在1999年,王正祥教授已经意识到原创菌种对于未来产业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指导研究生正式启动了具有工业生产潜力野生大肠杆菌的筛选和分离工作。也正是从那时起,团队保藏的明星菌株“B0013”正式被发现并保藏于团队的超低温冰箱中。时至今日,围绕王正祥老师最喜爱的这只“小小虫子B0013”,团队已经成功打造了包括乳酸单体高产菌、燃料乙醇高产菌、丁二酸高产菌和戊二胺高产菌在内的多个具备工业生产属性的生产菌种。在这一系列优良生产菌种的选育历程中,时刻倾注着王正祥老师对工业育种理念的突破和创新,甚至是众多奇思妙想。而正是这份对于科研成果十年如一日的坚守,造就了今天乳酸单体制造技术相关专利陆续获得了美国、欧盟和中国发明专利的授权。合作企业也正是看中了完整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这块金字招牌,才有信心和王正祥老师领衔的团队共同填补乳酸单体工业化生产技术产业空白,为国家禁塑令的顺利实施解除后顾之忧。

面向科技前沿着力全球人类发展  聚焦国际合作打造金砖创新平台

2013年以来,曾经在南非访学1年的王正祥老师与南非高校深入互访共计9次35人次。良好的互动已顺利促成了中南双方涵盖微生物酶制剂分子改造、果蔬加工用酶研制、生物质综合加工用酶分子库等包括金砖国家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双边或多边合作。项目执行期间,王正祥老师还推动了天津科技大学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俄罗斯生物技术中心等国际合作,促成了2项新增国际合作项目的申报,并成功推荐或接收了双方政府首批选派的“国际杰青”。与南非高校互派研究生进行研究交流,开创了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不久前,一直积极推动金砖国家间科技外交的王正祥老师,与上海交通大学李廷贤教授受科技部委托共同在天津科技大学承办中方分会场。会议的成功举办,在搭建金砖国家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制度优势与取得的成效,参会嘉宾均表示民族自豪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王正祥老师正是通过高效管理自己的工作时间,身体力行,带领团队持续高效的推进各项教学和科研活动,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产业发展,为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美丽家园建设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