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首页
  • 部门简介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民族宗教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联工作
  • 下载专区
党委统战部
>>
出彩的你
王正祥:把握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布时间:
2022-12-05

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我校逐步深入。作为市新时代劳模宣讲团和市教委院士科学家(大国工匠)巡讲团成员、民盟科大委员会主委王正祥教授这些日子档期排得比较满,做宣讲、谈体会、搞科研,一直没闲着。12月4日的午后,同心圆与王教授进行了一次网上交流。

1c1cb87b58174a7cafebbcce70121427.png

同心圆: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您印象最深的观点是什么?

王正祥: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是我们奔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献,意义重大而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具体讲就是“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同心圆:请您谈谈对其印象深刻的原因。

王正祥:高校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极端重要。我们的科研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与这个有关。比如“六个必须坚持”中关于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我原来学的是医学,中医最讲究系统观念,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个体与整体和谐。其中联系的、发展的、整体的观念渗透其中。而西方文化一般不讲究整体,注重个体。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要防止出现西化问题,立足点要着眼于解决中国的问题。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在国家科研大系统中的位置,与国计民生的意义,在清晰其前沿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准自我研究方向和突破点。发表文章好比是挖井找水喝,这当然需要挖井能力;我还倡导要增强种地的能力,这样能够有饭吃。种地涉及面广,产生的效果就更强了,不仅满足吃饭问题,同时还可以看到星星、太阳。

高校青年教师尤其要关注这一点。当前,我们引进了许多有海外背景的年轻人,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科研能力强。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关于“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化入头脑并身体力行,这将是指导自我科研道路走得远、走得稳的不二法宝。对于科技的原始创新,首先要从学术界改起。在学习、转化和创新中,敢于学习借鉴全人类所有优秀文明成果。学习了西方的文明成果,可以比作“圆”,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就是“方”,方圆结合形成规矩。合格的劳动者必然是规矩的执行者。学贯中西是好的,要为天下人所用。希望年轻教师内心中装着这些东西。高校不仅仅是满足社会的诉求,关键是引领社会发展。

同心圆:搞科研的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您怎么看科研者的孤独问题?

王正祥:科研工作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很无聊、很痛苦的过程。我的感觉是,痛并快乐着。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在孤独的探寻中找到自我乐趣所在。心中有一个向往:把一个实验做得漂亮一点、好看一点。科研是一种高雅艺术,要从中能够欣赏到美。我早期一篇文章是在1989年《临床检验》中发表的,当时的主编刘恭植教授修改了我的文稿,老先生是用中文正楷修改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撼,端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指导、大方的呈现,无不表现出一种“美”。在此后的工作中,我记下了这个镜头,无论画图、做表,都坚持体现蕴含之美。这在我与研究生交流中也时时作为一个关切,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和科研探索中去体验和感悟美、升华美。

科研工作要想走得好,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目标一定要高远。我在早期确定研究方向时也有多种选择,是短平快的项目,还是坚持难度系数高且影响力大的方向。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后者。生物工程领域中关于酶制剂的研究,我选择这个方向,一做就是9年,2009年第一项成果才得以产业化并为中国企业使用至今。举此案例,不仅是因为此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核心是前沿理论与方法在工业育种中得到成功应用,并全面革新了45年未有突破的生产技术。单位领导曾评价说,“你是做出了贡献的。”这是对我在学科建设中,面向国际前沿,面向最活跃、最需要的地方发力的肯定吧。

同心圆:在学科建设方面您还有何考虑?

王正祥:要大力培养年轻人,让更多的代表性人物脱颖而出。要逐步脱离低水平上的竞争,塑造高水平的竞争环境,要向高处领。学院之间要打开“篱笆墙”。人工智能发展是个大机遇。人工智能要在与主体学科、基础学科的结合上做文章。学校还可以主动设置一些软课题,组织专班进行推进。

同心圆:您对于青年学者还有什么建议吗?

王正祥:青年学者是敢于改造自己,敢于否定自己的。我在科研中的体会是,要肯于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在重大研究成果的获得中,就是自我否定的过程。哲学规律中有否定之否定规律。科技工作者,不仅要敢于否定别人,更要敢于否定自己,从而才能成就一个新的自己。自己的方向一直不变。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她的目标没有变,不忘初心。一直有一个先进的理论在武装自己,而这个理论又是开放性的实践性的。学者更需要有一个开放性的思维,拥抱未知的领域。个人必须服从集体。来到科大,我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微调,明确天津科大的根在哪里?自觉自愿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每一名科大人,要明确科大的历史脉络与自我的关系,自我在成就科大的过程中承担何种使命,与学校的未来相协调相一致。这项教育可以持续分类推进,并形成较为定型的教育体系。这关乎学科、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人简介:王正祥,男,1964.3生,发酵工程工学博士,天津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天津市特聘教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贴专家,天津市杰出人才,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获得者(第一完成人)。科研领域及方向:工业微生物菌种与分子育种;工业酶表达系统、酶的分子改造、高效表达与高效制备;新型材料单体的绿色生物制造;微生物资源与酶资源开发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