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首页
  • 部门简介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民族宗教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联工作
  • 下载专区
党委统战部
>>
出彩的你
【永远跟党走】刘寅立:抗击疫情不停歇 立足岗位促科研
发布时间:
2021-07-05

抗击疫情不停歇   立足岗位促科研

——记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刘寅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数学界流行一句话“打起背包,去哥廷根,因为那里有希尔伯特”。有着数学界的亚历山大大帝之称的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是刘寅立的偶像,他给自己起的英文名字就是Hilbert,也喜欢称自己是科大“山寨版的希尔伯特”。

刘寅立,民盟盟员,1997年来到天津科技大学,开始担任大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于2007年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现任民盟天津科技大学委员会委员。他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在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勇于承担各项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理学院考试成绩管理网络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等工作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da9bae89f91f425c91004023e47b16c3.jpg

默默奉献  引导学生学习成长

自1997年夏天走上教学工作岗位,他已经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二十余载,教学过程中他深刻地认识到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

在当时各位前辈的悉心指导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完成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顺利通过了了教学关。为了能够更好地向新时代的大学生传播知识,刘寅立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梳理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并根据所使用的教材、学校的硬件环境、学生的基础等各方面因素,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接地气”。

工作20余年来,刘寅立已经承担过所有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数学类公共课程,同时也承担过数学系的各门数学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数学系的“全才”。但他深知学无止境,目前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虽然有了一定的“广度”,但在“深度”上面仍然还需要更加努力,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更好地吸引学生,引领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更好地学习成长。

攻坚克难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课堂教学面临时间紧、进度快、任务重的挑战,这更加需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需要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针对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如何完成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是学生和老师都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让课堂上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有用”,而不是机械地“记”和“背”,刘寅立总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实例,引领学生的思考。比如在微积分中,以爬山的过程来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和曲线的凸性,以生活中和工程上各种变化来讲解导数的意义和应用,在课堂上更多强调的是思想和方法。而在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他强调“一切从定义出发”,让学生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基本的方法,才能够让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才能够对定理、结论有更深的领悟。

他在课堂上也做了各种有益的尝试。将学生分组,每次课前由各组同学给大家讲解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及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方法,从同学的视角更能让其他同学学习和接受,同时也能够根据同学的讲解反馈出来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适当地进行调整。

“学以致用”,掌握了数学相关理论知识后,在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中都会有所体现,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刘寅立是我校首位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教师,也是首位开出数学建模理论课的教师。多年来,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国家级和天津市级各类奖项中均有斩获。刘寅立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其他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并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在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等项目中取得出色的成绩。

发挥专长  助力学校教学

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刘寅立也充分发挥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专长,积极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他也是理学院第一个将多媒体级数引入课堂教学的老师,并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移动终端设备不断便携化的大趋势下,如何使用这些新的技术和手段发挥最大的效用,如何实现最大程度地节约人力成本,这些问题常常萦绕在他脑中,思考同时他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将更多的事情交给计算机,是刘寅立的一个目标。在高考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网络阅卷的启发下,他深感在试卷批阅过程中,除了试卷评阅本身外,其他的工作都可以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而且网上阅卷能够突破阅卷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把阅卷教师的精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到评阅给分工作上来。他深知开发阅卷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面对重重难点他没有气馁,反而越战越勇——图像采集、身份识别、答题区域图像分割、教师身份与权限设定、成绩统计与分析……各种难关都被一一攻克,终于独立地开发出了网上阅卷及成绩分析系统!

自2013年首次使用以来,网上阅卷系统经历了不断地改进,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流畅、成熟,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步增加和完善了各种数据统计功能,大量翔实的统计为日后的教学、考核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2017-2018学年起,数学系的公共基础课程已经全部采用网上阅卷方式;2019-2020学年度,大学物理的期末考试阅卷工作也纳入到了本系统中;2020年上半年,系统出色地完成了数学类和物理类公共课的网上阅卷任务;2020年下半年理学院的公共课全部使用网上阅卷的方式。网上阅卷系统在为教师减轻了大量的重复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试卷批阅的效率,更进一步提高了阅卷工作的公平性与权威性,这一系统还将继续进行推广。

在网上阅卷系统获得普遍的好评,并在学校逐步推广使用的同时,他又开发设计了网上合分系统、网上作业批改、网上考试、网上竞赛报名和管理、网上毕业设计管理等功能,并已经在一定范围内投入使用,均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根据学校及学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和具体情况,刘寅立快速开发学院的各项信息统计、教学管理相关工作的功能模块,这些基于互联网的系统都在2020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极大地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面对如潮的赞誉,他笑着说,“能够用自己所学研发出适合师生的教学系统,是我的荣幸,欢迎大家反馈使用体验,我还会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各个系统。”后续,他将整合目前所有的模块,将教学环节的各项管理均纳入到网上管理中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负担。

同样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合网上阅卷的特点,刘寅立发现公共课的考试方式可以进一步改革。他向理学院和教务处提出了数学类公共基础课混排考场的建议,并制定了相应的一整套方案。混排考场考试,打乱行政班,按照标准考场安排考试,使考试过程更加规范,更方便监考教师和考务人员的各项管理。目前,这一方案已在数学类和物理类的公共课考试中实施,也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好评。

计算机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应该利用好它,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刘寅立会为这个目标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