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首页
  • 部门简介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民族宗教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联工作
  • 下载专区
党委统战部
>>
出彩的你
无悔的选择,忘我的追求——记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
发布时间:
2009-03-18
信息来源:
天津致公党网站
作者:
徐金霞

初次见到曹小红校长,是在我部2006年8月底举办的天津市无党派代表人士培训班上。之前早就听说了她的一些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留日十年毅然回国;回国后不到八年,在党的精心培养下,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大学校长;看似普通平实的她,到底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何以能够不断迈向成功?带着种种疑问和浓浓敬意,我在一个阳光还算不错的冬日,走进了科技大学。曹校长的确是太忙了,约好的时间经过两次更改,才最终得以见面,而且因为上午还有重要事务需要她亲自处理,我们不得不又压缩了采访时间。幸运的是,校长的侃侃而谈,还是让我们捕捉到了许多重要信息,心中的谜团也逐渐被层层剥开。

一、“为祖国做事,心里才踏实”

曹小红,1961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因为工作的关系长期分居两地,让她对亲情倍加珍惜,也锻炼了她从小就自强自立的品格。1983年从天津轻工业学院(2002年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系毕业后,分配到了天津市某科研所工作。期间,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日语,1989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农业大学进修1年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日本千叶大学硕博连读,4年后圆满完成学业。为了深入了解日本企业的管理运作,掌握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她到了日本理研维他命株式会社千叶工厂技术部做研发工作。该公司是当时日本食品领域上市的第二大企业,这里不仅工资待遇优厚,生活环境和科研条件也比国内要好得多,在当时的许多人眼里,拥有这样一份工作几乎是一种奢望。但4年后的1998年,她却毅然辞职,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眷恋之情。

谈到回国原因,曹小红掩饰不住内心的感慨。她说,在日本的时间再久也无法找到“家”的感觉,那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让人很压抑,尤其是工作的头一两年,研究方向自己说了不算,科研成果不属于自己,专利不能申请,文章不许发表,精通日语的她还能从话里话外体味出那种不仅仅是针对她一个人的轻蔑和排斥情绪,她的民族自尊心大受挫伤。然而,她却忍辱负重坚持科学研究,最终以骄人的业绩赢得了公司的充分肯定和认可,而公司的极力挽留却没有阻止她回国的脚步。

也许一切皆因缘而起,毕业16年后的她接受了母校领导的诚挚邀请。虽然当时学校教学、科研条件差,教师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有两点让她精神振奋、心怀感激:一是得到了校领导的充分尊重和信任;二是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实验室。“在外漂泊了这么多年,还是回到祖国、为自己的国家做事心里才踏实”,曹小红坦言道。

二、“回科大当老师,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曹小红回校任教后,学校方面为了解除她的后顾之忧,积极为她解决了住房等现实困难,使她能够全身心地投人工作。在治学态度上,她学风严谨、一丝不苟,感染着学术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和她的每一个学生;在人才培养上,她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渊博的学识传授给学生,在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的同时,她还长期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在科研道路上,她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事业蒸蒸日上的她正带领着她的科研队伍步履坚实地前行。

回校1年后,曹小红即被评为副教授,3年后又晋升为教授,成为食品安全与营养学科的学术带头人。2003年,曹小红以出色的科研工作获得了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她负责的国家教育部回国留学生基金项目《工程蝇的综合利用研究》、天津市科委的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程蝇蛆免疫活性物质的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并完成天津市科委的重点攻关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酱油生产工艺的研究》。同时,她还承担了天津市利民调料酿造集团投资近八千万元的、我市最大的五万吨酱油生产基地建设的“交钥匙”工程项目,并开展了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及寻找免疫活性物质来源的研究等工作。此外,她参与研制的“血液功能性肽-Fe的产业化技术与中试研究”已通过天津市科委鉴定,成果居国际领先。2004年,她荣获首届中国食品科技杰出中青年奖,是天津市唯一获得该奖项的先进个人。2005年,她领导和参与的《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培养宽口径食品科技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零的突破,等等。

人的一生当中会面临很多选择,但关键的就是那么一两个。“回科大当老师,我从来没有后悔过”。的确,选择回国让她找到了“家”的感觉,而选择科技大学让她拥有了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人生大舞台。

三、“把学校办好既是愿望,更是责任”

从上世纪90年代,天津轻工业学院在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更名的过程中,于2001年5月开始物色年轻有为的中层领导干部。不久,院党委就提名任教时间还不到两年的党外人士曹小红出任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随后,在市委的关心培养下,2003年8月,她被提拔为副校长,2006年4月担任校长。

在感受到党的充分信任和精心培养的同时,曹小红更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担任管理工作以来,她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敢闯敢干,不断探索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学校发展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曹小红认为,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应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挥专业和学科优势,广泛开展省校合作、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在2006年9月份召开的“第七届中国面制品产业大会”上,康师傅、今麦郎等著名企业与天津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曹小红代表高校方面发言,进一步强调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思路。而科技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成功吸引我国白酒行业第一位发酵工程学博士来此做博后研究,则是学校发挥科研优势、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高级人才、为国家特大型重点企业发展加油助力结出的硕果;为了更好地实践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在校党委领导下,曹小红积极参与推动学校发展战略东移的工作。在学校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滨海新区政府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学校很快在经济最活跃的泰达开发区建设起包括食品、生物等六个学院在内的一个全新的校区,并实现了向新校区的整建制搬迁,成为我市唯一一所整建制进入开发区的市属院校。

 “继续打造名副其实的‘科技’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发展突出“科技”二字。曹小红继任校长后,继续坚持以特色求生存,积极倡导“特色兴校”战略。在这一办学理念引导下,学校以“学科、队伍、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平台;以“特色、协调、创新”为发展动力,激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活力;以“开放、服务、共建”为外部支撑,形成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曹小红反复强调,对一个学校来说,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2006年科技大学在“211工程”、“985工程”中众多知名院校的强大竞争中脱颖而出,已经争取到国家支撑项目7个,其中3项作为主持单位,4项作为参与单位,这对于“十五”时期一个国家项目都没有的科技大学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曹小红感谢几辈人为科技大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说,出任校长以来,她感到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只求每日勤勉,对得起党和国家的信任。

四、 “党外干部也是党的干部,一样是为党和国家做事”

曹小红作为一名党外知识分子、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女干部,每当她回顾自己走过的不寻常的人生之路,都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她不仅常常感念学校老领导对她的知遇之恩,更深知从一名普通教师到一校之长的每一次进步都融人了党的精心培养教育,自己的成长经历正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战线政策的一个缩影。

在她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件事一直让她心存感恩、念念不忘。其一是在她被提名为食品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时。当时的她回校任教不到两年,不是党员,也没有处一级干部的经历,而且还有自己深爱着的专业,这一提名让她意外之余也心存疑虑。学校党委为打消她的顾虑,让她自己提条件,在国外待了十年刚刚回国不久的曹小红当时并不清楚这类人事任命的程序和原则,她随口提出,如果让她当院长,那么副院长必须由她自己定。这在当时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她不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而且正式任命一周后就被批复下来;其二是在她被任命为副校长之前的2003年初。当时,市委统战部决定调她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一期无党派代表人士培训班的学习,她当时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担心三周的学习会耽误学校工作和科研任务。但是学习回来后,她颇有感慨,认为不虚此行,“真没想到,我们党的统战工作都做的这么细致、系统和卓有成效了”。

在学校管理事务中,她时刻注意同党内干部的合作和感情上的交流,在重大问题的研究上与党内干部推心置腹;在政治上,她积极进取,几乎每年都会参加至少两次中央或市委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充实理论基础,丰富管理经验,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在社会工作中,作为市政协常委,她积极参政议政,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作为天津市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理事,她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推荐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凝聚更多留学归国人员的力量,并积极筹备组织建立学校的留学人员联谊会。

由于她的突出贡献,在2006年中央统战部举行的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曹小红校长作为我市获此殊荣的两名同志之一,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得到了贾庆林同志的亲切接见。

 面对众多的荣誉和无数的喝彩,曹小红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淳朴而真挚。我们敬佩她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无悔付出,更敬佩她在成绩和荣誉面前的这份淡泊与从容。我们衷心祝愿也有理由相信,在学校党委领导下,通过她和她的团队共同努力,天津科技大学必将以积极昂扬的姿态应对新的挑战,迎接下一个辉煌。

                                                   

                                                 (作于2006年10月)      

 

附:曹小红,女,1961年5月出生,留日博士,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天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副理事长。曾荣获首届中国食品科技杰出中青年奖,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2005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