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首页
  • 部门简介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民族宗教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联工作
  • 下载专区
党委统战部
>>
出彩的你
【最美师者】王俊平:守望食品安全的科研人
发布时间:
2017-09-21
信息来源:
党委宣传部、食品学院 |

守望食品安全的科研人
——记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王俊平老师

    王俊平,男,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海河学者,博士生导师,“十二五”国家“863”计划课题负责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


    他,严谨博学,把实验室变成学生流连忘返的天堂;他,教学有方,变枯燥的理论课为拓展思路开阔眼界的圣地;他,披星戴月,将满腔热血投入到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外表温润如玉,内心刚毅如松柏,他如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二十载风雨无悔青春,谆谆教诲培育出桃李满园。他正是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学生们口口相传的那位“男神”。

    学习感言(王俊平):黄大年同志的事迹体现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对祖国的使命感,承担起了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和民族应尽的责任。同为科研人、同为教育人,深感于黄大年同志对于祖国的一腔热忱,对于科研的忘我奉献。位卑未敢忘忧国,愚陋之身虽无屠龙之技,但仍可以坚守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精神,于青萍之末而砥砺前行,以至诚报国之情怀奉献在教书育人的平凡的岗位。这是对黄大年同志精神的最好践行。

筑梦食品安全,学术殿堂苦钻研

    “他总是连续工作到凌晨,在科研上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每每结束晚上实验离开实验室,走到电梯口都会习惯性地朝王老师办公室方向望去,而他的屋子还亮着灯,老师还在挑灯夜战,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呢?”王俊平老师的同事和学生如是说。

    作为一名普通的科研人,他始终坚持求真求实,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兢兢业业奋战在科研一线,以学风严谨感染着学术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和实验室的学生。自从投身食品安全技术研究以来,最后一个走出实验室的是他,实验楼中最后一个灭灯窗户永远都是王老师的办公室。他一心钻研学术,每天反复核对验证着每一个数据,一丝不苟的检查着每一个实验,严格把控着每一个产品,夜以继日在平凡的科研岗位上耕耘,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丰硕的成功,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2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课题、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及省部级项目近40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天津市等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其中他参与完成的发明 “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荣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这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专利奖,也使我校成为2015年市属高校中唯一一个获得国家专利奖的高校。

    此外,近五年中王俊平还主编出版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食品安全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等专著和教材。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被SCI收录,科研论文引用进入ESI前1%,有力提升了我校的科研影响力。这些成果都浸沾了他无数辛勤,饱含了无数的不眠之夜。

耕耘三尺讲台,授业解惑育英才

    “上王老师的课,跃跃欲试,欲罢不能。”这是众多学生的异口同声。

    作为一名教师,他时时不忘担负着的教书育人、传道受业的重任。王俊平近二十年来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先后主讲《食品安全学》、《免疫检测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6门本科生课程和3门研究生课程,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许多学生已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崭露头角的知名学者和独当一面的行业新秀,桃李天下的他多次当选完全由学生票选的天津科技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

    百年树人,自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即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道训诫。他从每一节课做起,反复斟酌每一张课件,不断钻研教学方式和方法,改进教学手段。他把课程内容烂熟于胸,用自己的独特风格,以幽默的语言和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去探寻食品安全领域的未知世界。在课堂上,王老师对同学既热情又严格,深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循循善诱,他的课堂总是早早就坐得满满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寻结果后的成就感,使得学生们精神十足。在三尺讲台上,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师的基本职责,两次获得学生评选的“最佳任课教师奖”。

    作为学校教学团队的负责人,经过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了一支具有过硬专业素质和高超教学技能的团队,为培养食品安全专业领域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做青年之友,担当奉献育桃李

    师道,既要授业也要育人,育人难于授业,王俊平用对学生的真诚和爱心将这个难点一一化解。亦师亦友,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觉得他们的老师在课堂上、在科研上严厉的有点苛刻,但是走下讲台、走出实验室,则变成了好友、欧巴,实验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这就是所有学生的共同感受,王俊平老师也不愧为学生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要不是王老师知识渊博,我或许没有这么快将实验做完;要不是王老师的深夜改稿,或许没有这么快就能发表文章;要不是王老师的文笔超凡,或许不能一次投中高水平期刊。”王老师的学生黄璇对于自己能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上发表了影响因子为4.726的文章,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对王老师的感激。

    在实验室,王俊平老师的代称有“老王”、“俊平哥哥”、 “男神”……王老师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无可比拟。他们说:“身边的朋友都说自己的朋友圈对导师是屏蔽的,而我却自豪的跟她们说,我对我家老王是公开的,因为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我觉得我跟王老师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我们已经是朋友、是家人了。”“我认为自己是幸运的,能够遇上这么优秀的导师;我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能够和导师无所不谈。”

    他不仅有很渊博的知识,还有高尚的人品与师德,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上,王老师都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他多次在学院“研究生道德与学风讲座”中为学生做科研诚信讲座,引领学生端正人生态度。他曾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春风化雨的谆谆教诲博得了学生们经久不息的掌声。

    雅人深致,知识渊博,英俊潇洒,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学生们心中的王俊平老师,远远不够。他是师,亦是友,以心换心、以爱博爱。作为教师,他获得学生们的认可与肯定。他是学生心目中好导师,更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桃红李白浴细雨,传道授业化春风。”王俊平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工作的一点一滴中践行了一个教师对事业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