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首页
  • 部门简介
  • 人大政协
  • 民主党派
  • 民族宗教
  • 党外知识分子
  • 留联工作
  • 下载专区
党委统战部
>>
出彩的你
【永远跟党走】贾原媛:坚守教学一线二十余载 初心未改
发布时间:
2021-07-05

坚守教学一线二十余载  初心未改

——记化工与材料学院教授贾原媛

贾原媛,民进会员,现任民进天津市委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委员、天津科技大学民进支部组织委员。从1996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贾原媛已经在天津科技大学的三尺讲台上度过了24个年头,从最初的懵懂青涩,到如今的游刃有余,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未变。

“我教的‘化工原理’这门课程是化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承载了到从基础到专业、从自然科学到工程技术的桥梁作用,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

9468eec374964c619f41d47a516b2060.png

潜心开展教学研究   倾情陪伴学生成长

“我喜欢课堂,喜欢站在讲台的感觉。”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贾原媛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但上课是令她享受的事情。只要站在讲台上,她就会神采飞扬。从人生经历到生活常识、从哲学思维到科研体验,贾原媛信手拈来,都成为讲课的素材。她认为,每堂课结束后,能够对自己说一声“今天尽力了,干得不错!”这一天就会过得愉快充实。

如何才能上好一门课?背后自然要下功夫。在她看来,唯有潜心研究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手段,方能守住初心。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浅层知识非常容易,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陪伴学生成长。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教学节奏,而贾原媛近年来的教学信息化研究成果恰恰有了用武之地。她和教研室的老师们共同开设了化工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不是把教室搬到直播间,而是转换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中心,转换为以“学”为中心。SPOC课程的授课模式为“线上学知识,线下练能力,混合长思维”。这种授课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课堂从“是什么”翻转为“怎么用”,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互联网+”带来了学生心理特征、认知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数字原住民”的学生显然更适应现代技术给教学带来的新变化。贾原媛说:“我们不是作家,不是导演。作为教师,我们不可以选择学生,唯有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积极探索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贾原媛在转换教学模式上不断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尽量采取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在另外一门课程“化工专业英语”中,她筛选了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尝试了“分层次”和“研讨型”教学。2020年4月,《天津教育报》头版头条以《“网友式”互动让大学生更爱学习》为题目,报道了贾原媛的线上教学方式及教学心得。

为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她开发了“化工原理习题精讲”微课,并逐渐形成了“寓教于题,提高课业挑战度”的教学风格。一道习题是一个简化的工程案例,一道习题融合了课程思政,一道习题是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培养……她把所有的教学思想都编到习题里。她还与化工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开发习题微课的协议,共同开发100个习题微课,近期即将上线。

二十多年的讲台生涯,她收获了一些成果。2013年获得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项。2019年主持的天津市教改项目重点课题子课题结题获“优秀”。参编教材4本,主编教材1本将于2021年出版。2020年上半年,她和其他老师共同主讲的“化工原理A-2”被评为“天津市线上线下混合一流建设课程”。

43ac783ff3334122ab5a52bc77710310.png

热心参与社会服务   将小我融入大我

“我热心一切与教学有关的事情”,除了钻研教学,贾原媛非常热心学院、专业的教学相关工作。工程教育认证、新工科建设、教改项目申报、一流专业、教学成果奖培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处处都有她的身影。在2017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中,为学院推行OBE理念、培训教学大纲、课程评价、自评报告等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化工原理教研室主任,把化工原理课程建设成为在科大有影响力的课程,一直是贾原媛的目标。在她看来,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当学院、专业、集体的工作与个人业绩发生冲突的时候,她都会果断地选择前者,她说,“在学院、专业的发展面前,我个人的业绩和荣誉不值一提。”

贾原媛2008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成为了民进天津科技大学支部的一员,现任组织委员一职,于2015年任民进天津市生态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委员。她撰写的调研报告入选民进中央“一带一路”调研报告集。2020年疫情期间,她积极组织民进天津科技大学支部教师捐款,为抗疫献上科大人的爱心。

“成为好老师是‘我’的科大梦”,贾原媛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渊博学识引导学生,这正是她心中“好老师”应该有的样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成为“好老师”的路还很长,她会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