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记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潮洛蒙
潮洛蒙,蒙古族,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无党派人士,天津市政协委员。荣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艺术学博士。兼任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翻译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从草原牧童到海归博士,几十年的锤炼使他坚韧不摧;蒙汉日三种语言的“无缝对接”,使他总是有与众不同的一面。蒙古汉子、阳刚、有男子汉气概是大家对他的第一印象。而一经接触才会发现,他的儒雅、谦逊、认真、努力,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年前,从日本学成归国后他满怀激情与憧憬投入到一线教学,用诚恳、踏实、严谨的态度践行着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和初心;五年前,他勇挑重担、不惧挑战,用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履行着一名基层学院院长的使命和担当。他用勤奋、刻苦、进取的姿态为自己的教师生涯涂抹上华丽的色彩,也激励着同他一样奋斗在一线的基层教师们担当进取、戒骄戒躁、勇往直前。他,就是天津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潮洛蒙。
一、认真对待每堂课——教学,是教师之本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来科大十年间,他前后承担10余门本科生课程和2门研究生课程,主持1门校级一流本科培育课程。课程门类多,备课量大,不同的课程性质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不同。面对这些挑战,他因材施教,尽量采取启发式、探索式、研讨式的教学方法,努力上好每堂课,助推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实效。在强调“应用”、提倡“实用”的大环境中,坚信人文学科的“无用之用”,设置“外语+”的培养目标,充分重视外语工具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外语的人文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外语专业学科自信。注重为人师表,立德树人,以学识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坦诚、自信、谦虚、幽默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此外,他还每年悉心指导本科生翻译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近三年,他指导的6名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就有2人获得校级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奖,1人获得天津市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并作为硕士生导师,近几年指导9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其中1人获得校级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奖。
二、踏踏实实作科研——学术,是教师之魂
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日本近现代诗歌研究,作为目前国内还比较“稀有”的学科方向,想在文科大综合的局势中秀出自己的风采可谓难上加难。身为日语专业引进的首位海外博士,他清楚地知道学院对自己的期待以及自己身上担负的使命。而刚回国时对国内的一切不甚熟悉,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也许,正是这份“不安”让他时刻铭记自己的使命,时刻不忘自我进步。尽管局面困难,但他依靠对学术的热爱和留日“高产博士”的实力,稳扎稳打,很快迎来了开花结果的季节。从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到成功立项天津市社科项目再到获批国家社科项目,他实现了外国语学院国家级项目零的突破,用实打实的科研成果递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他对科研的热爱和付出并没有停止,为了给学生更丰富的课堂内容、为了让学生领略到学术的魅力,他坚信“教学科研互补互进”的道理,注重科研育人,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当中,经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或诗歌作品,以身作则,鼓励学生不断进步。正是这种学术态度督促着他在繁忙的业务工作之余也坚持学习和研究,坚持创作。目前,他以日、中、蒙三种语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诗集1部,近几年准备的 2部学术专著也已进入收尾阶段。相信在这种态度和精神的引领下,他的学术硕果会越结越多。
三、勇担使命勤作为——院长,要谋学院发展
五年前,在学校改革大势下,时任日语系主任的他勇挑重担,被推选为外国语学院院长一职。身为一名党外人士,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变换了,思想觉悟必须跟上。因此他始终以党的要求严格律己,注重政治学习。几年来,他积极参加“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动找差距、抓落实,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越来越踏实。在日常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科学决策、开拓进取的能力。
在天津市和学校教育大变革的顶层设计指引下,带头制定学院学分制改革、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学科评估等重点工作方案;带头完善学院聘用工作办法,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提升学院团结向上的氛围;合理规划经费使用,重点资助课程建设、教改项目、大创项目、科研成果、教师培训、学术交流、学生竞赛等教学科研和师生发展一线工作;带头开展本科教育改革大讨论和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讨论等活动,总结经验,查摆问题,确定目标,夯实学院今后的发展基础;坚持深入教学科研一线开展调研,坚持与广大教师谈心谈话,参与教研室活动、课堂听课、监考巡考等一线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强化对学院各项行政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身为院长,他更是不忘谋学院发展,带领全院师生勤勉奋进,为学院发展交上了一份丰富的报告。
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提升学分制改革实效。大学英语教学推行完全分类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模块多样化,满足学生更多个性化需求;本科专业教学加强“外语+”内涵建设,强化特色课程设置,注重信息技术利用,促进课堂革命,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学院精品课建设实现新突破。外国语学院成功获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校级一流本科在线精品课1门、校级一流本科培育课程2门,校级教学团队1个;丰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有效提升学习效果;重视学生学科竞赛,有多名学生在国际和全国性竞赛中创佳绩,有效提升学校及学院知名度。
提升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外国语言文学”学科2017年获批天津市第五期重点学科,2020年顺利通过2014-2019教育部合格评估。在天津市外文学会年会研究生论坛学术论文评比中屡创市属高校最好成绩;日语语言文学研究生免学费留学率达到100%。
加强教师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近五年,学院选派10余名教师出国访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数名骨干教师攻读国内外高校博士学位。1人获得天津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4人获批教育部项目,2项国家社科项目成功结项。
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与日本、美国、波兰等国家的1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每年选派30余名学生进行自费、公费、长短期、双学位等多种形式留学。其中,3个留学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与日本关西机场等相关公司建立现场就业招聘项目,已有6名同学招聘成功。与日本科学协会开拓日文原版赠书项目,丰富学校图书馆藏,满足师生需求。
重视社会服务,助力区域经济。秉持“语言即是生产力”的理念,选用中外师资力量,坚持为中国海油工程公司员工提供英语封闭培训,服务于企业国际化发展,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目前已有500余名学员结业,深得学员和公司的肯定和认可。
四、不忘初心在路上——担当,是他的承诺
作为基层学院院长,他时刻铭记自己的初心: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了掌握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他时常与学生谈心谈话、访问宿舍;为了让教师安心教学、舒心工作,他注重民生建设,重视改善人文环境和工作条件;为了鼓励师生专心科研,他指导骨干教师成立多个研究所和科研小组;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扶持,提供国外访学、学术交流、攻读博士、申报项目等机会,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
为了履行“人民教师为人民”的光荣使命,作为十四届市政协委员,他积极参加市政协工作会议、专题培训以及调研等活动,主动参政议政,认真履职,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近两年,提交大会发言1份、提案8份,均被市属相关主要部门采纳。其中,1份提案被评为市政协2018-2019年度优秀提案。
今年上半年,疫情肆虐,他主动放弃回乡过年的计划,第一时间带头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学院教育教学工作方案,对延期开学期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做了详细部署和具体要求,全面落实“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要求,有力保障学院在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大年初一,在市政协网络履职平台“网络议政”发表“取消各种交通退票手续费的建议”、“居民小区应加强消毒措施的建议”等观点,回应民众呼声,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并通过天津市慈善协会捐款一千元。
他用乐观、踏实、稳健、认真的态度、不忘初心的奋斗,出色的履行着一位人民教师的职责和担当。相信谦逊、积极、奋进的他将继续坚守初心、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为人民教师的桂冠再添新的华彩。正如他的名字“潮洛蒙”在蒙语中的含义“启明星”一样,他将像一颗启明星,在黎明中焕发自己的光亮,给人指引和力量!